中新網(wǎng)1月4日電 近來,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亞型XBB.1.5在美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傳播引發(fā)外界關注和擔憂。該毒株是否會引發(fā)新一輪疫情浪潮,導致更嚴重疾?疫苗對其還有用嗎?人們應該如何進行防護?
資料圖:美國紐約曼哈頓14街一處新冠病毒檢測站為居民做檢測。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XBB.1.5毒株將“橫掃”美國?
XBB為新冠病毒奧密克戎BA.2衍生的2個變異株BJ.1和BM.1.1.1的重組毒株。XBB.1.5是XBB衍生的子分支。
英國《獨立報》援引全球流感共享數(shù)據(jù)庫(GISAID)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已有至少74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現(xiàn)XBB.1.5,包括美國、英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中,美國有43個州檢測到該毒株。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稱,2022年秋天,XBB曾在新加坡掀起了一波疫情浪潮。而今,XBB.1.5可能正在美國推動新一波的疫情浪潮。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預計,與其它毒株相比,XBB.1.5每周的新冠病毒感染占比大幅增加,其中2022年12月的新感染病例占比從約4%升至41%。CDC還預計,在該國東北部,XBB.1.5導致了約75%的新病例。
華盛頓大學醫(yī)學院病毒學實驗室的新冠病毒測序主任羅伊喬杜里(Pavitra Roychoudhury)說:“幾個月來,我們還沒有看見過以這種速度傳播的變體!
西雅圖福瑞德·哈金森癌癥研究中心的計算生物學教授貝德福德(Trevor Bedford)也表示,“預計它會在未來幾周推動傳播增長!
他指出,這種增長可能不會反映在病例數(shù)上,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中進行檢測!耙虼,我希望將弱勢年齡組(如老年人)的住院情況視為更合適的(疫情)浪潮指標。”
資料圖:圖為倫敦一美食街上,民眾戶外就餐。中新社發(fā) 張夢琪 攝
兩大特性或助推XBB.1.5傳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指出,XBB.1.5之所以可能會推動新的疫情傳播,與其兩大特性有關。
一是其極為“狡猾”的免疫逃逸能力。
哥倫比亞大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何大一最近在實驗室進行了病毒測試,這些病毒被設計成具有XBB和XBB.1以及BQ.1和BQ 1.1的尖峰,以對抗不同類型的受試者血液中的抗體,包括感染病毒的群體,接種了原始株和二價疫苗的群體,以及既感染病毒又接種疫苗的群體。其團隊還測試了23種針對這些新亞系的單克隆抗體療法。
研究發(fā)現(xiàn),XBB.1是其中“最狡猾的”。它被感染者和接種疫苗者血液中的抗體中和的可能性比BA.2低63倍,比BA.4和BA.5低49倍。此外,就免疫逃逸性而言,這些變體已“遠離”人類制造的用于對抗它們的抗體。
何大一稱,其免疫逃逸水平“令人擔憂”,并表示這可能會進一步損害新冠疫苗的功效。XBB.1.5 在抗體逃逸方面與 XBB.1 相同,這意味著它有可能逃脫疫苗接種和過去感染所帶來的保護。它還能抵抗所有當前的抗體治療。
除高度免疫逃逸能力外,XBB.1.5另一可能有助于傳播的“技能”在于——該毒株在486位點有一個關鍵突變,這使得它可以更緊密地與 ACE2 結合。ACE2相當于病毒用來進入人體細胞的“大門”。
弗雷德哈欽森癌癥中心的計算病毒學家杰西布魯姆(Jesse Bloom)表示,“這種突變顯然讓XBB.1.5更好地傳播!
不過,專家們也表示,現(xiàn)在很難知道XBB.1.5的增長在多大程度上可歸因于病毒的特性或者傳播時機。比如,假期期間,人們很可能會進行社交和旅行,而這給任何感染——無論是流感、新冠病毒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帶去更大的蔓延空間。
資料圖:旅客抵達美國加州舊金山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班到達區(qū)域。 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XBB.1.5會導致更嚴重疾病嗎?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shù)專家預計,XBB.1.5有可能導致更多感染,但他們并不認為這些感染一定會更嚴重。
負責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的奧斯特霍爾姆(Michael Osterholm)指出,更新版加強針應該能夠提供一些保護,甚至可以抵抗XBB.1.5這種具有高度免疫逃避能力的毒株。
“他們?nèi)匀荒芴峁┮欢ǔ潭鹊拿庖吡,可能無法阻止你被感染,但可能對你是否患重病和死亡產(chǎn)生重大影響!彼f,“我們掌握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對于那些接種了二價疫苗的人來說,他們的死亡風險比那些沒有接種的人低三倍!
CNN指出,快速檢測、佩戴口罩、做好室內(nèi)空氣的通風和過濾等等也將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因此,即使病毒繼續(xù)進化,人們?nèi)匀挥泻芎玫姆椒▉肀Wo自己免受感染。
“它似乎沒有引起任何更嚴重的疾病,所以我認為今天流行的情況與一年前截然不同。”奧斯特霍爾姆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編輯: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