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科技公司加碼布局算力新基建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電 (記者 劉育英)中國西部地區(qū)資源豐富,但數據中心需求不高,供給過剩;東部地區(qū)數據中心需求旺盛,但供給受資源和能源限制,供不應求。中國近日啟動的“東數西算”工程,將給中國科技產業(yè)帶來新發(fā)展機遇。
據官方消息,“東數西算”工程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qū)、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jié)點,并規(guī)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
與傳統(tǒng)數據中心不同,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是將數據中心、通信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安全等融為一體,從而構建新型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表示,西部地區(qū)具有天然的資源和成本優(yōu)勢,數據中心建設不僅可以為當地帶來投資,助力當地產業(yè)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還可以通過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撬動上層應用的引流和發(fā)展。
不少科技公司已布局算力網絡。中國電信是中國數量最多、分布最廣、中國最大的IDC服務提供商,擁有794個數據中心,機架50萬個。按照“2+4+31+X”的結構進行全國布局,該布局與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的國家樞紐節(jié)點的選址、業(yè)務定位以及核心集群與城市數據中心的分類高度吻合。
華為在全國布局了五大數據中心,其中,貴安、烏蘭察布是華為云“一南一北”的兩大云數據中心,此外還有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地區(qū)三大核心數據中心。
浪潮云七大核心云數據中心分別布局于濟南、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昆明、亳州,在成渝、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qū)均有布局。中科曙光、阿里、騰訊、百度等也都布局了算力基礎設施。
“東數西算”工程的啟動,將引導社會資本加碼投向算力基礎設施,尤其是在西部地區(qū)的投資。中國電信表示,將進一步加快在八大樞紐節(jié)點的征地、建設工作。同時,進一步優(yōu)化東西部算力基礎設施比例,由現在的7:3調整至“十四五”末的6:4。
部分數據中心將繼續(xù)啟動二期建設。貴安數據中心規(guī)劃為華為全球最大的云數據中心,可容納100萬臺服務器,現在一期已投入使用。中國移動在廣西的數據中心一期已建成投產,該中心共兩期,總投入25億元(人民幣,下同)。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桂清表示,從算力資源布局角度,“東數西算”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電信的算力資源向核心區(qū)域集約布局,使得資源配置更加精準,資源利用更加高效,有效彌補東部資源的不足,同時充分盤活西部資源。
在西部建設數據中心,能耗成本也會下降。劉桂清表示,一直以來,數據中心的能耗高居不下,以中國電信為例,2021年數據中心耗電達到56億度,占總耗電量的20%。此次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布局要求能源網和算力網高效協同,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運營成本。(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