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星
中國人為何自信?為何這么信任自己的國家?這些問題讓很多西方學者苦思難解,對于生活在這片大地的中國民眾來說,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幾十年來,幾代中國人見證了國家跨越式發(fā)展的歷史性變遷,面對各個歷史階段的瓶頸關隘、外部壓力、極端災害,這個國家、這個政府、這個執(zhí)政黨的應對始終堅強有力。讓國人對黨的領導更加篤定,對自己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更加篤信。
作為國際戰(zhàn)略與安全領域重要論壇之一,慕尼黑安全會議日前發(fā)布了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指數(shù)。對這份常規(guī)操作,不少媒體敏銳捕捉到了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中國民眾對于公共衛(wèi)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保護主義等全球性風險的感知程度,是所有國家中最低的!赌侥岷诎踩珗蟾妗贩治稣J為,“不安全感超低”是中國人民對國家實力信任的體現(xiàn),“中國民眾堅信,國家已經(jīng)做好了應對風險的準備!
來自西方的類似統(tǒng)計,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中國人的安全感之高、對國家信任度之高、對未來發(fā)展信心之足,每每引發(fā)國際輿論解讀。而除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之外,還有很多生動具象的例子。比如,今年年初,面對BBC記者“覺得疫情之后中國恢復得如何”的提問,北京幾位小店店主朗朗笑言:“中國就是這么有活力”“反正比你們國家強多了”,網(wǎng)友紛紛評價“太耿直”“太提氣”。事實上,近年來,國際形勢紛繁復雜,“黑天鵝”“灰犀牛”不斷,更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這一二戰(zhàn)以來最大的全球性危機,而中國一直處于“開頂風船”的狀態(tài),各方面遭遇的攻擊抹黑圍堵打壓從未止息。在這樣的現(xiàn)實場景中,中國人的自信力與安全感不降反升,精神面貌愈發(fā)昂揚,確實值得思考。
中國人為何自信?為何這么信任自己的國家?如果說這些問題讓很多西方學者苦思難解,那么對于生活在這片大地的中國民眾來說,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幾十年來,幾代中國人見證了國家跨越式發(fā)展的歷史性變遷,也切切實實分享著發(fā)展紅利,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不斷壓實著這份信任。更關鍵的是,面對各個歷史階段的瓶頸關隘、外部壓力、極端災害,這個國家、這個政府、這個執(zhí)政黨的應對始終堅強有力。時空激蕩中不斷被驗證的正確抉擇,無不讓國人對黨的領導更加篤定,對自己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更加篤信。
自信力與安全感,映照著“民心向上”的支持信任,也來源于“人民至上”的價值抉擇!耙磺袨榱巳嗣瘛薄耙磺幸揽咳嗣瘛保箵粢咔椤安幌б磺写鷥r”,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正是這樣的價值排序,讓無數(shù)人安心,更充滿信心,因為大家篤信:哪怕雨大風急,“但國家總會不遺余力地拉你一把”。而反觀西方一些國家,選舉政治“輪流坐莊”,承諾山響兌現(xiàn)寥寥,大小建設來回扯皮,內(nèi)外政策幾年一廢……在風險來襲之時,政客們想到的也不會是普通人的安危。見多了、受夠了,西方民眾對風險的感知自然很高,對政府的信任自然很低。
善治與信任,是國與民的良性互動,也是民眾之間同舟共濟的同頻共振。集體主義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價值觀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更是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國家穩(wěn)定強大、初心不改,國民就有堅強后盾;國民守望相助、眾志成城,國家就能穩(wěn)步向前。相較于一些國家民眾的各行其是、“自由第一”,在大事面前,在關鍵時刻,中國人總能同心同向擰成一股繩,實現(xiàn)組織力的最大化,“于不可能中創(chuàng)造可能”。在戰(zhàn)疫初期“迅速形成抗擊疫情的‘集體意愿’”,在疫苗接種階段跑出“5天接種1億劑次”的“中國速度”,原因都在于此。
自信自強,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向前、贏得競爭的動力源。對于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信心比黃金更寶貴。蝲蝲蛄叫得再歡,但中國人照樣有定力、有信心“種好自己的莊稼”,以正確的標尺審視自己,按照既定節(jié)奏扎扎實實辦好自己的事,這正是國民心態(tài)日益成熟的表現(xiàn)。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昨天,“神箭”一飛沖天,“神舟”閃耀太空,網(wǎng)友紛紛送上祝福:“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這是中國人的心聲,也是這個時代的潮涌。自信從容,戒驕戒躁,我們就一定會在奮斗征程中成就更好的中國。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