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評論員觀察)
根植在中華文明血脈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內含著穿越時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讓那些沉淀著歷史煙云、凝結著先賢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遺產“活起來”“熱起來”,一定可以為人們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養(yǎng)
打開典籍,對話先賢。最近,一檔聚焦中華優(yōu)秀文化典籍的電視節(jié)目《典籍里的中國》廣受歡迎,成為現(xiàn)象級文化亮點,并帶動“典籍熱潮”,讓我們再次看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所產生的無窮魅力。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敝腥A典籍浩如煙海,是古人思想的寶藏,是先賢智慧的結晶。但提起古籍,人們的印象往往是晦澀難懂,導致部分典籍或高懸在象牙塔,或塵封在藏書館。如何讓經典不再“高冷”?如何讓今天的觀眾對古老的典籍產生共情?《典籍里的中國》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在于,以戲劇化的結構和影視化的表達對典籍進行了可視化、故事化、直觀化的藝術轉碼!鞍贇q老人”伏生講述自己一生舍命守護《尚書》的故事,宋應星與袁隆平實現(xiàn)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司馬遷子承父志、著書立說……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演繹,為我們識讀古籍經典、觸摸中華文化打開了新的可能。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zhàn),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兜浼锏闹袊分詣尤,不僅在于其用視覺化的語言呈現(xiàn)典籍的“前世今生”,讓我們直觀了解一部部典籍的閃光故事、流轉傳承,它還將那些蘊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等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將那些具有當代價值、時代意義的文化精髓展示出來,實現(xiàn)了知識的傳播和中國文化精神傳承的融匯。根植在中華文明血脈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內含著穿越時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從展現(xiàn)《尚書》中華夏九州的家國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到致敬“古有《天工開物》,今人繼往開來”的科學精神,再到講述《史記》所體現(xiàn)的家國情懷和大一統(tǒng)思想……正是這些閃耀的思想光芒,讓節(jié)目在聲光電交織的宏大場面之外,更有著強大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精神內核。
“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近年來,傳統(tǒng)文化類節(jié)目成為熒屏上的一大亮點。從《典籍里的中國》讓厚重典籍變得愉悅可親,到《國家寶藏》用故事化演繹的手法講述國寶文物背后的傳奇;從《上新了!故宮》尋覓故宮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元素,到舞蹈節(jié)目《唐宮夜宴》用秀逸韻致的舞姿演繹大唐盛世的文化形象,這些節(jié)目無不是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用符合當代人審美的表達方式與歷史握手,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動于中國文化的弦歌不輟。推動更多打動人心的作品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處走來,讓那些沉淀著歷史煙云、凝結著先賢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遺產“活起來”“熱起來”,一定可以為人們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養(yǎng)。
今天我們?yōu)槭裁匆x經典?為什么如此強調賡續(xù)文脈香火?《典籍里的中國》的開場白,或許可為答案,“知道我們的生命緣起何處,知道我們的腳步邁向何方”。那些在血脈和文脈中代代傳承的文化基因,形塑了我們今天的精神世界和價值體系,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中國人民歷磨難而不屈、中華民族經考驗而不衰,文化正是內在的密碼。邁步新征程,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汲取中華文化精髓,不斷開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影響力、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我們的文化自信必將更加飽滿,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將更加昂揚。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思博)
|